幾天前過年放假整個大放空異數: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?(典藏紀念版)網友推薦異數: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?(典藏紀念版)網友推薦我要購買異數: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?(典藏紀念版)網友推薦>>官網推薦介紹§免運☆宅配到府,前陣子去血拼看到異數: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?(典藏紀念版)網友推薦,就受不了想入手。我對異數: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?(典藏紀念版)網友推薦也蠻有興趣的,我發現雅虎購物要比東森購物、露天拍賣更有競爭力。還有去找了各種開箱文、介紹文,但網友也都瞭解在台灣定價和網路價會有一定的差距,姊妹們實際上在店面看到的價格應該會再物超所值一些才是囉,別忘了點擊圖片搜索。這個機會真的很難得,希望跟我一樣搶購最後超值活動!

點這看yahoo購物更完整統計數據!超多的網友很都說異數: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?(典藏紀念版)網友推薦超讚的!前些日子看到的售價為 283,網路價格隨時會異動,可以點擊商品圖片查看即時特價唷!

現今像是7Net購物、goHappy購物、團購網站都有推銷該異數: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?(典藏紀念版)網友推薦商品!我從不負責任開箱文大概明白到這是。宗教文藝,圖書影音,旅遊運動人文,科學百科商品。

◆2008年出版至今,穩居AMAZON社科心理類書TOP 1;蟬聯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榜近200週,屹立不搖。
◆上市即迅速攻占《紐約時報》、《華爾街日報》、《出版人週刊》、AMAZON、Barnes & Noble等全美重要暢銷書排行榜第1名。
◆《時代》雜誌、《經濟學人》、美國《商業週刊》、《Booklist》、《Newsweek》、《浮華世界》、《GQ》、《新科學人》、《自然》、《紐約時報》、《華爾街日報》、《波士頓環球報》、《舊金山紀事報》、《今日美國》、《週日泰晤士報》、《亞特蘭大新聞憲政報》、CNN、CBS、Street TV……等媒體熱烈報導、好評不斷。

天賦與努力不能保證成功
文化必然影響命運,優勢往往來自機運!

—————傳奇暢銷作家葛拉威爾—————
以大量統計數據與精彩辯證,大膽檢視超凡與平凡的界線
從曲棍球明星隊、比爾蓋茲、披頭四到頂尖猶太律師等「異數」
徹底揭開成功者的真正面貌

→台灣的父母常有孩子應該早一年入學的迷思,但提早入學其實有礙學業成就——為什麼?
→加拿大曲棍球明星隊伍,40%的球員在1-3月間出生——能不能成為運動明星,要看出生月分?
→亞洲人的祖先都種稻,所以天生具有數學優勢——為什麼?
→紐約頂尖律師崛起的優勢之一,在於父母都是成衣工廠的工人——為什麼?

一聽到成功的經驗,人們總想知道成功者有何人格特質、有多聰明、具備什麼樣的特殊能力,或者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。多數人總認為,成功與個人特質息息相關。但是,擅長以全新觀點詮釋大量事例與數據的葛拉威爾,在本書第1章即直指:「成功和你想的不一樣。人們對成功的觀念,有些根本就是錯的!」

成功的原因,不只攸關成功者如何早慧或者奮發,隱藏在他們背後的某些優勢、機會與文化遺產,往往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。在本書中,葛拉威爾以加拿大曲棍球明星隊伍、披頭四、比爾蓋茲、頂尖猶太籍律師等成功事證為例,剖析成功的源由,深刻分析天賦、努力、機運、文化是如何相互交織,帶來了成功,或者,也註定了失敗。











目錄

前  言|羅塞多之謎
第1章|好上加好的馬太效應
第2章|一萬個小時的努力
第3章|天才的迷思I
第4章|天才的迷思II
第5章|猶太律師的啟示
第6章|以血還血
第7章|空中危機
第8章|稻米文化與數學能力
第9章|知識力學校
後 記|從牙買加到加拿大







序跋

前言|羅塞多之謎
  ——這裡的人都很長壽,就是這樣。

  羅塞多.瓦佛多爾(Roseto?Valfortore)是義大利福賈(Foggia)省亞平寧山麓的一個小鎮,在羅馬東南方一百六十公里處。這個小鎮仍有中世紀村莊風格,所有的建築都圍繞著中央大廣場。面對廣場的是馬其薩雷府(Palazzo Marchesale),即大地主沙吉斯家族(Saggese family)擁有的宮殿。宮殿旁有條拱道通往聖衣聖母院(Madonna del Carmine)。沿著狹窄的石梯拾級而上,兩旁都是櫛比鱗次的石屋,樓高兩層,屋頂是紅磚鋪的。

  幾百年來,羅塞多的鄉民都在附近山麓的大理石採石場工作,或者在下面山谷的梯田耕種。破曉時分,步行個六、七公里下山幹活,夜幕低垂再踏上長長的歸途。如此辛勤打拚,頂多只能圖個溫飽,遑論讀書識字。大夥兒都窮,不敢奢望飛黃騰達、錦衣玉食。然而,到了十九世紀末,這裡的人聽說了,在海洋的另一頭就是機會的夢土。

  一八八二年一月,十一個羅塞多人,包括十個成年男子和一個男孩,揚帆航向紐約。他們踏上美洲大陸的第一個晚上,就在曼哈頓(Manhattan)小義大利(Little Italy)桑樹街(Mulberry Street)的旅館打地鋪。然後西行,最後在紐約西邊一百四十多公里、賓州班格鎮(Bangor)附近的採石場找到工作。翌年,十五個羅塞多人離鄉背井到美國打天下,有幾個也來到班格鎮的採石場。這些移民把新大陸遍地是黃金的福音傳回家鄉,不久一群又一群羅塞多人也揹著行囊,飄洋過海來到賓州,形成一股移民潮。光是一八九四年,就有一千兩百個羅塞多人申請護照前往美國。大家都遠走高飛,羅塞多於是成了死寂的村落。

  羅塞多人在異鄉打拚有成,小有積蓄之後,就在班格鎮附近的石丘上買地,經由陡峭的小路出入。他們在狹窄的道路兩旁蓋了和老家一樣的兩層樓石屋,用石板做屋頂。他們也在這裡蓋了座聖衣聖母院。這裡最主要的街道就叫加里波底街,以紀念統一義大利的傳奇民族英雄朱瑟佩.加里波底(Giuseppe Garibaldi, 1807-1882)。起先,他們叫這個城鎮新義大利,不久就決定改名為羅塞多,以表思鄉之情。

  一八九六年,一名年輕有勁的神父帕斯奎爾.德.尼斯可(Father Pasquale de Nisco)來到聖衣聖母院服務。他在此地組織宗教社團並籌畫祭典。他鼓勵這裡的居民整地,在自家房子後院種植洋蔥、豆子、馬鈴薯、甜瓜、果樹等。他分給大家種子和球莖。這個城鎮日益欣欣向榮。羅塞多人還在後院養豬,也有人種葡萄釀酒。他們還在此地修建學校、公園、修道院和公墓。加里波底街兩旁出現了一間間的小店、糕餅店、餐廳和酒吧,後來還冒出十幾家成衣廠。附近的班格鎮幾乎是威爾斯人和英格蘭人的地盤,再過去的一個城鎮則大抵是德國人的大本營。在那個時代,來自英國、德國、義大利的移民壁壘分明,在賓州羅塞多這個小鎮則清一色是來自羅塞多的移民。一九○○之後的幾十年,如果你在賓州羅塞多的大街小巷裡穿梭,你只聽得到義大利語,不過不是任何義大利方言,而是義大利羅塞多居民說的福賈南部方言。賓州的羅塞多就像一個自給自足、不為外界所知的小世界,直到史都華.伍爾夫(Stewart Wolf)來到這裡,這個小城才聲名大噪。

  伍爾夫是醫師,是消化和腸胃專家,任教於奧克拉荷馬大學醫學院。他曾在賓州離羅塞多不遠的一個農場過暑假。當時,羅塞多還是與世隔絕之地,你可能住在鄰近城鎮,卻對這個地方一無所知。伍爾夫在幾年後接受訪問時說道:「那時是一九五○年代末,有一年夏天,我受邀到賓州的醫學社團演講。演講完了之後,當地有位醫師請我喝杯啤酒。我們一邊暢飲,一邊閒聊。他說:『我在這裡看病看了十七年,病人來自各個地方,但我發現一件奇事:在羅塞多六十五歲以下得心臟病的人幾乎是零。』」

  伍爾夫嚇了一跳。此時是一九五○年代,使膽固醇下降的藥物尚未問世,也沒有積極預防心臟病的方法。心臟病在美國就像傳染病一樣,是六十五歲男性的主要死因。根據常識,沒看過心臟病的病人,就不是醫生。

  伍爾夫決定好好調查一番。他請奧克拉荷馬的學生和同事來幫忙。他們在羅塞多蒐集死亡證明書,儘可能涵蓋幾十年來的資料,分析居民的病歷紀錄,記錄病史並建立各個家族的系譜。伍爾夫說:「我們在一九六一年開始進行初步研究,要做的事很多。鎮長見我們忙不過來,就說:『我請我的姊妹都來幫忙吧。』他有四姊妹。他還說,我們可以利用他們的議事廳。我說:『那多不好意思。你們要去哪裡開會呢?』他說:『沒關係,會議可以延後。』他的姊妹為我們送來餐點。我們為當地居民抽血檢查、做心電圖,整整做了一個月。我發現地方還是不夠大,於是跟鎮長商量。那時學校還在放暑假,因此可以借給我們使用。我們就請羅塞多的每一個居民都前來接受檢查。」

  伍爾夫的調查結果令人驚異:在羅塞多,五十五歲以下的居民沒有人死於心臟病,連一丁點心臟病的徵兆也沒有。六十五歲以上的,心臟病造成的死亡率大約是全美國居民的一半。在羅塞多,各種死因造成的死亡率,也比預期少三○%至三五%。

  伍爾夫又請奧克拉荷馬的一位友人約翰.布魯恩(John Bruhn)來助他一臂之力。布魯恩是社會學家,他回憶說:「我雇用醫學生和社會學研究生來羅塞多做問卷調查。我們挨家挨戶地訪查所有二十一歲以上的居民。」提到這段發生在五十年前的陳年往事,布魯恩的語氣仍然流露著驚奇。「這裡沒有人自殺,也沒有人酗酒或吸毒,犯罪率極低,甚至無人領取社會救濟金。我們想,那消化性潰瘍的人呢?也沒有。這裡的人很都長壽,就是這樣。」

  伍爾夫等人認為,羅塞多這個地方具有某種特質,不是日常經驗可以解讀,也不符常理,實在與眾不同。

  伍爾夫起初以為,羅塞多居民可能是依循歐陸的飲食方式,比較健康,和一般美國人吃的大不相同。但他很快就推翻了這個想法。其實,美國的羅塞多人很喜歡用動物油脂,不像義大利的羅塞多人,多使用比較有益健康的橄欖油。義大利披薩餅皮薄,只用一點點鹽巴和油,或許上面再加上蕃茄、鯷魚或洋蔥。賓州羅塞多的披薩餅皮都做厚的,上頭再鋪滿香腸、臘腸、沙拉米、火腿,有時還會加上雞蛋。義大利人只有在耶誕節和復活節,吃杏仁脆餅和麵包圈這樣的甜點;賓州的羅塞多卻一年到頭都在吃。伍爾夫請營養師分析一般羅塞多人的飲食習慣,發現他們攝取的卡洛里有四成一來自脂肪。這裡的人也沒有清早做瑜珈或慢跑十公里的習慣,更有甚者,多的是老菸槍,身上一大圈肥油的更不在少數。

  飲食和運動習慣無法解釋羅塞多人健康長壽之謎,那麼遺傳基因呢?伍爾夫發現,賓州羅塞多人都來自義大利同一個地區,關係緊密,不由得猜想他們身上的基因是否有特異之處,因此免於疾病的侵犯。他開始針對居住在美國其他地方的羅塞多人進行追蹤,看他們的體質是否像賓州的同鄉一樣。結果不是。伍爾夫既而考慮到羅塞多人居住的地區。賓州東部羅塞多人住的這片山丘,是否特別有助於延年益壽?與羅塞多相鄰的班格鎮,和距離只有幾公里的納札瑞斯(Nazareth),這兩個小鎮面積都和羅塞多差不多,居民同樣是勤奮工作的歐洲移民。伍爾夫爬梳班格與納札瑞斯這兩個城鎮居民的病歷資料,發現六十五歲以上的男性死於心臟病的人數,是羅塞多的三倍。伍爾夫的調查研究又走到死胡同。

  伍爾夫最後才恍然大悟。羅塞多居民長壽之謎底不在飲食,也不在運動、基因和居住地點,應該和羅塞多本身特質有關。伍爾夫和布魯恩在這個小城四處走走、仔細觀察,終於找到答案。

  羅塞多的居民來往頻繁,在街上見面都會停下腳步用義大利文聊幾句,也常在後院煮東西和左鄰右舍分享。這個小城的社會結構緊密,幾乎都是幾個宗族的延伸,人人皆是親友;很多人家都是三代同堂,祖父母輩都受到兒孫的敬重。居民都去聖衣聖母院望彌撒,宗教不但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安寧,也使他們親如一家。伍爾夫和布魯恩仔細計數當地的民間社團組織,發現這裡的人口不到二千人,卻有二十二個社團。這個小城尤其崇尚人人平等,富人不會炫耀自己的財富,而且樂於幫助貧苦的人。

  羅塞多人把義大利南部鄉民文化移植到賓州東部山城的同時,也開創出強大、穩固的社會結構,因此可以抵禦現代社會生活的壓力。賓州羅塞多人健康、長壽,不只因為他們來自義大利的羅塞多,也因為他們創造了屬於自己的世界,在此守望相助、安居樂業。

  布魯恩說:「我記得第一次去羅塞多的時候,看到很多人家都三代坐在同一張餐桌上用餐或吃糕餅。這裡的人在街上碰面都會寒暄幾句,或是坐在前廊閒話家常。這裡的男人在採石場上工,女人則在成衣廠工作。我彷彿看到世外桃源!」

  我們可以想見,伍爾夫和布魯恩首次發表他們的羅塞多調查研究報告之時,同行必然嗤之以鼻。在醫學會議提出的報告都有一長串的數據相佐,加上複雜的圖表,指出影響健康的基因或生理過程為何,伍爾夫和布魯恩說的卻是閒話家常和三代同堂的神奇。其實,長壽和傳統智慧有很大一部分和我們是誰有關,換句話說,這也是基因注定的。我們的種種選擇,例如吃什麼東西、有無運動習慣等,以及是否能得到醫療體系的良好照顧,都關係到我們的健康,然而很少人探討社群生活對健康的影響。

  伍爾夫和布魯恩企圖,使醫學院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健康與心臟病的問題:光從個人做的選擇或做了些什麼還不夠,一定要跳脫個人生活的範圍,從文化與社群生活等大處著眼,看一個人與親戚朋友的互動,看他們家鄉在何處,具有什麼樣的價值觀。一個人會變得如何,周遭的人其實也有很大的影響力。

  羅塞多人健康長壽之謎就是本書寫作靈感。我也希望能像伍爾夫,從一些偏離常態的現象來洞視成功的祕密。











內文試閱


第1章|好上加好的馬太效應(摘)
  本書要探討的是,在這個社會上表現特出的人士、及其成功的祕密,包括各個領域的天才、企業家、搖滾明星和電腦軟體工程師等。為什麼有的律師百戰百勝?為什麼有的飛行員就是有化解危機的本領?何以亞洲人的數學能力那麼特出?在檢視這些成功者的技能、天分和動機之外,我也將指出,成功和你想的不一樣。我們對成功的觀念,有些根本就是錯誤的。

  一聽到成功的故事,我們總是想知道那些成功的人,有什麼樣的人格特質、他們有多聰明、具有何種特殊能力,或是有何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。我們認為成功與個人特質,息息相關。

  每年百萬富翁、企業家、搖滾明星,或是名流出版的自傳汗牛充棟,故事主線幾乎千篇一律:作者出身貧寒,靠著自己的膽識和才華,最後揚名立萬。聖經故事中的約瑟夫,被哥哥出賣,變成奴隸,不正是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,才為法老重用,衣錦還鄉。小說家何瑞修.艾爾傑(Horatio Alger, 1832-1899),在十九世紀寫了很多小說,描述窮小子如何勤奮向上、冒險進取,加上命運之神的眷顧,終於躋身巨富名流。傑博.布希(John Ellis “Jeb” Bush,曾任佛羅里達州州長)大可高唱:「哥哥爸爸真偉大。」他的爸爸是美國第四十一任總統喬治.布希,哥哥則是剛於二○○九年一月卸任的總統小布希,爺爺曾在華爾街呼風喚雨,此君競選佛羅里達州州長的時候,卻一再強調他向來「靠自己本事」。可見,我們總是認為成功是個人努力的成果。

  多年前,溫索普(Robert Winthrop, 1809-1894)為美國獨立革命領導人富蘭克林(Benjamin Franklin,1706-1790)的雕像揭幕時說道:「各位,請抬起頭來,看看這位偉大的英雄。他出身微寒,沒有傲人的家世、沒有貴人提攜,也不像我們有這樣的教育機會,還是靠著自己的雙手,勤勞苦幹,最後與將相公侯平起平坐,留芳萬世。」

  其實,成功不是那麼簡單,不是個人埋頭苦幹就能成就的。成功不是無中生有的,和家世背景,以及有沒有貴人相助大有關係。今天很多功成名就的人,表面看來,似乎是自己打拚來的;然而隱藏在他們背後的優勢、機會和文化遺產,也不可小覷。這就是他們為何努力學習、勤奮工作,為什麼擁有與眾不同的世界觀。我們成長的地方和年代,其實和我們的成敗大有關係。如果沒有祖先遺留下來的文化,我們無可想像會有今日的成就。成功者的個人特質固然重要,還是不足以解釋一個人為何成功,我們還要問成功者的出身,才能解開成敗之謎。

  生物學家通常會提到,一個生物體成長的生態條件。例如,森林裡最高的一棵橡樹,不只是生命力最強韌的橡實長出來的,會長這麼高還因為能夠享受充足的陽光,不被其他樹木阻擋,生長地的土壤既深厚又肥沃,樹幹沒遭到兔子啃咬,而且在長成大樹之前,幸好沒被伐木工人砍下來。我們都知道成功者與生俱來就比較堅強,就像很有生命力的種子。但是我們知道他生長的環境嗎?如果他是一棵樹,日照、土壤如何?有沒有遭到害蟲侵蝕或兔子啃咬?如何避免在未長成之前就被砍下來的命運?本書要講的不是大樹,而是森林。世界一流的曲棍球隊,就是非常好的起點。如何進入這樣的球隊,在這個領域展露頭角,比我們想像的要來得有趣、複雜。我們還可從中發現一些極其特殊之處。

  表1-1是二○○七年麥迪森哈特老虎隊的球員名單,請仔細看看有無任何特別的地方。你看到了嗎?若看不出來,也沒什麼關係。畢竟不知多少年來,還沒有人看出個所以然,直到一九八○年代中期,加拿大心理學家巴恩斯里(Roger Barnsley)才注意到一點。

  巴恩斯里有一次帶著老婆和兩個兒子,在亞伯達省南部看萊斯橋市野馬隊參賽。野馬隊和溫哥華的巨人隊及麥迪森哈特老虎隊,同屬加拿大青少年冰上曲棍球大聯盟A組。他的老婆寶拉看著節目單,上面也有像前文列示的球員資料。

  她問巴恩斯里:「你知道這些年輕人是什麼時候出生的?」

  巴恩斯里說:「這些小夥子年齡都在十六歲和二十歲之間,所以應該是在六○年代末生的。」

  寶拉說:「不是啦,我不是指年齡,而是他們出生的月份!」

  巴恩斯里回憶道:「當時,我還以為我老婆在胡言亂語。我細看球員資料,終於知道寶拉在說什麼。的確,很多球員都是在一、二、三月間出生的。真是不可思議。」

  那晚,巴恩斯里回家之後,仔細查看所有能找到的曲棍球職業球員出生日期,果然也是年頭出生的多。巴恩斯里夫婦和同事湯普森(A. H. Thompson),蒐集了安大略青少年曲棍球聯盟所有球員的資料,進行統計,再次印證他們的發現:在一月出生的球員,遠遠多過其他月份出生的。第二多的呢?二月。第三?三月。巴恩斯里發現,安大略青少年曲棍球聯盟的球員,一月出生的要比十一月出生的人數幾乎多達五.五倍。他再研究所有青少年明星隊伍,十一歲和十三歲之間的球員,發現他們大多數一樣是年頭生的孩子。加拿大國家曲棍球聯盟呢?也一樣。

  他愈調查,愈發現這個現象並非巧合,而是加拿大曲棍球代表隊的一個鐵律:不管是哪一個明星隊伍,四○%的球員都是在一月到三月間出生的,三○%在四月至六月間,二○%在七月到九月間,只有一○%的球員在十月到十二月間出生。

  「我研究心理學這麼多年,還沒看過這麼明顯的效應,」巴恩斯里說道:「甚至連統計都不必,只消看一眼就看出來了。」

  請再回頭看看麥迪森哈特市老虎隊的球員名單。你看到了嗎?這個球隊共有二十五名球員,其中有十七名都是在一月、二月、三月、四月間出生的。

  以下是紀念杯決賽的一段文字轉播,只是我用出生日期取代他們的姓名。如此一來,就不像加拿大青少年曲棍球冠軍爭霸戰,而是變成一種以摩羯座、水瓶座和雙魚座為主的星座男孩運動儀式。

  「三月十一日」從老虎隊門網的一邊出來,把球留給隊友「一月四日」。「一月四日」再把球傳給「一月二十二日」。下一個接球的則是「三月十二日」,近距離射門。老虎隊的守門員「四月二十七日」擋住了。巨人隊的「三月六日」搶到反彈球,射門!老虎隊的後衛「二月九日」和「二月十四日」飛撲過去,「一月十日」眼睜睜地看著球飛過去。「三月六日」得分!

  我們再看第二局結束前的一幕。

  輪到麥迪森哈特。老虎隊的神射手「一月二十一日」衝到冰場右側,然後打住,在這裡繞圈,想要甩開溫哥華的後衛「二月十五日」。「一月二十一日」飛快把球傳給隊友「十二月二十日」。哇!「五月十七日」衝過來了,但「十二月二十日」不理他,把球回傳給「一月二十一日」。「一月二十一日」射門!溫哥華的後衛「三月十二日」衝到前面攔截。溫哥華的守門員「三月十九日」也飛撲過去,可惜為時已晚。

  一月二十一日得分!他得意洋洋地高舉雙手。隊友五月二日興奮地騎到他的背上。

  這個現象其實很容易解釋。說來和星座無關,也不是在一月到三月出生就有什麼神奇的,只是加拿大曲棍球年齡分級的分界是一月一日。凡是一月一日以後出生的,到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,都屬於同一個年齡組別。一月二日出生的幾乎要比十二月三十一日出生的大上一歲。在前青少年時期,實際年齡差異達十二個月,身體成熟度也有很大的不同。

  這裡是加拿大,全世界對曲棍球最狂熱的國家。英雄出少年,曲棍球教練莫不積極尋找九歲或十歲、具有天賦的孩子,使他們進入明星代表隊。所謂的「天賦」是指,塊頭比較大、身體協調度佳、身體成熟度也比較好的孩子。

  如果一個孩子能獲選加入代表隊,又會如何?從此他就能有更好的教練來為他指導,隊友比較優秀,一季可打五十場到七十五場,否則只能打個二十場左右。進入代表隊之後,也得加倍練習,甚至比以往投注三倍以上的時間。一開始,他的優勢並不明顯,只不過年齡比其他孩子大上幾個月而已。但是到了十三歲或十四歲,由於有好教練指導加上勤奮練習,優勢就愈來愈明顯,他真的變得突出,具有加入青少年大聯盟B組的實力,日後又可更上一層樓,成為一線球員。1

  巴恩斯里認為選手年齡分布偏斜的原因主要有三:也就是挑選、能力分組以及經驗差異。如果你先挑選出資質優異的孩子,給這些菁英的孩子更好的訓練和學習經驗,最後他們的表現就會更加突出。

  在美國,橄欖球和籃球代表隊挑選選手不像加拿大曲棍球隊,沒有年齡分組,出生年月日也就不會影響到他們在球場上的表現;即使一個孩子體形比隊友來得小,練習的時間一樣多。但棒球就不同了。在美國,幾乎所有的城市非學校代表隊的棒球聯盟,年齡分組分界是七月三十一日;因此主要聯盟的選手,在八月出生的遠比其他月份來得多(以二○○五年為例,在八月出生的就有五○五人,而七月出生的只有三一三人)。

  歐洲足球隊的組成,也像加拿大的曲棍球和美國的棒球,球員年齡分布明顯有偏斜的現象。英國足球隊的年齡分界是九月一日。在九○年代的超級聯盟,有二百八十八個選手是九月到十一月間出生的,而在六月到八月出生的只有一百三十六個。以往,國際足球賽的年齡分界是八月一日,在最近一次青少年冠軍錦標賽中, 在八月到十月間出生的選手有一百三十五個,而在五月到七月間出生的只有二十個。現在,國際青少年足球賽的年齡分界又改為一月一日。請看看表1-2二○○七年捷克青少年足球國家代表隊的名單,這支隊伍也是角逐青少年世界杯的勁旅。

  看來,捷克足球教練大可告訴那些參加全國選拔賽的選手,如果是在九月之後出生的,不用比了,他們已經被淘汰,可以回家了。

  當然,曲棍球和足球只是運動競技,只有少數資賦優異的孩子,能被選上加入明星代表隊;但是我們也可以在教育體系看到類似的結果。很多父母會設法讓孩子提早讀幼稚園,例如孩子才滿五歲,班上其他小朋友都要大上好幾個月,甚至將近一歲。或許這些做父母的認為,孩子儘管年紀比較小,但最後還是可以克服學習上的問題,贏在起跑點上。其實不然,就像加拿大的曲棍球選手。孩子年齡不足,學習起來會比較吃力,致使成就低落,反而愈來愈跟不上同學。

  最近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勞動經濟學者貝達德(Kelly Bedard)與杜伊(Elizabeth Dhuey),研究學童出生月份與數學及科學測驗的成績。她們採用的數據,來自每四年進行一次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(TIMSS),參與的國家將近二十個。

  她們發現,在四年級的學童當中,相對年齡較大的孩子測驗成績比較小的孩子,要高出四%到一二%。杜伊認為,這是一種「巨大的效應」。她解釋說,即使兩個四年級生智力相當,一個是年頭生的,一個是年尾生的,年頭生的可能拿八十分,而年尾生的只能拿六十八分,而拿八十分的那個孩子就可以進資優班。

  杜伊說:「這就像參加球隊。在孩子還小的時候,我們就為他們進行能力分組,有的得以進入語文或數學資優班。然而老師看這群幼稚園大班或小學一年級的學童的表現,可能把孩子的身心成熟度和能力混為一談。他們把比較大的孩子分到比較好的一班,讓他們接受更好的訓練,他們的表現自然比較好,第二年就順理成章地繼續被編在比較好的班級,表現得又更為突出。如此一來,就可一直保持領先。但是丹麥就不贊同這種教育政策,在孩子十歲之前,都不進行任何的能力分組。」換言之,丹麥為了落實平等的教育觀,不讓年齡造成的成熟度差異,影響到孩子受教育的機會。

  杜伊和貝達德後來又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,做了類似的分析。她們發現,在四年制的美國大學教育體系中,相對年齡最小的一群,學業成績比同學低一一.六%。因此,儘管已經過了許多年,這群學生就學之初成熟度較低的劣勢依然存在。有好幾千個學生甚至因為學齡階段太早入學,學習成就受到影響,無法進入大學。「這實在荒謬,」杜伊說:「我們隨意設下的入學年齡分界,竟有如此長遠的影響,而且似乎每一個人都覺得無所謂。」

  且讓我們再思索加拿大曲棍球選手和出生月份的關聯。在我們的觀念裡,最優秀、最聰明的人自然而然就可以出人頭地。其實,成功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簡單。的確,那些可以成為職業選手的曲棍球球員,要比你、我都厲害,但他們打從小時候就有好的開始,再加上有好的機會。這樣的機會就是他們成功的關鍵。

  社會學家莫頓稱這種現象為「馬太效應」,典出《新約》馬太福音中的一節:「因為凡有的,還要加給他,叫他有餘。沒有的,連他所有的,也要奪過來。」換言之,成功者愈能得到特別的機會而變得愈成功;愈富有,稅額減免的額度愈高;成績最好的學生愈能得到老師的關注;在加拿大打曲棍球的孩子,體形愈大的,愈能得到好的教練指導,練習的機會也比較多。正如社會學家所言,成功是「優勢累積」的結果。加拿大的曲棍球選手一開始只是比同輩好一點,但這小小的差異使他得到更好的機會,同輩愈差愈多,最後就遠遠落後了。最初那一丁點的差異使他出類拔萃,最後成了真正特出的人。但在一開始,他還不算特出,只是比別人好一點點而已。

  加拿大曲棍球選手選拔給我們的第二個啟示就是,我們現有的擇才制度似乎效果有限。我們以為,所有的明星球隊或資優生愈早愈培養愈好,才不會浪費人才。然而,且讓我們看看表1-3,的捷克國家足球代表隊的球員名單,這支球隊曾經在世界錦標賽拿下第五。七月、十月、十一月和十二月生的掛零,生於八月、九月的各有一個。因此,在下半年出生的似乎很倒楣,得不到鼓勵、重視,或是很早就被淘汰了。如此一來,捷克運動人才當中有一半都被浪費了。

  如果你是有運動才華的捷克年輕人,不幸是下半年出生的,該怎麼辦?看來,你是不能打足球了,也許你該往其他熱門運動項目發展,比方說曲棍球(你可能可以預知自己的命運)。看來在第四季出生的,最好也早早放棄,這輩子別夢想成為職業曲棍球選手。?

  你看到我們的成功思維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了嗎?

  我們把成功和個人特質畫上等號,其他人因而失去出頭的機會。我們制定出來的規則反而壓抑成就,我們太早就宣布某些人是失敗者。我們對成功者過於敬畏,對失敗者則一屑不顧。更重要的是,我們太被動了,忽略了自己所扮演的一個重要的角色。我在這裡說的「我們」就是指社會,也就是失敗與成功的判定者。











作者資料


麥爾坎.葛拉威爾(Malcolm Gladwell)
出生於英國,成長於加拿大安大略省,畢業於多倫多大學歷史系,現居紐約。自一九九六年起為《紐約客》(The New Yorker)特約撰稿人,之前擔任《華盛頓郵報》(The Washington Post)記者近十年。

葛拉威爾善於分析生活中一些難以表述,卻無所不在的現象,藉此解析隱藏在各個行業、各個領域的成功法則。跨界的論點、旁徵博引的精妙書寫,使得他已經連續十年、超過520週名列紐約時報、亞馬遜書店的暢銷書作家,成為書市傳奇!他曾被《時代》雜誌選入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,也被財經雜誌譽為「21世紀的彼得杜拉克」!

2000 年首部著作《引爆趨勢》(Tipping Point),試圖解讀流行之謎,一出版隨即登上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書榜第一名,獲得美國《商業週刊》、《財星》雜誌等極度好評,「Tipping Point」一詞,更成為商業界一再傳頌和強調的觀念。2005年代表著作《決斷2秒間》(Blink),轉而分析直覺的運作,同樣高踞書榜第一名,再度引起廣大回響。

2009年推出《異數》,明確指出超凡與平凡的界線何在,引發討論熱潮。

新作《以小勝大》重新定義人生的優勢與劣勢,列舉商界、學界、政界的經典案例,引人入勝,再度改變我們對周遭世界的想法。



異數: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?(典藏紀念版)
資料來源:MOMO購物中心 - 異數: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?(典藏紀念版)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arris 的頭像
    Harris

    MOMOYahoo購物中心好物推薦系列宗教文藝,開運配飾,雨揚老師,樂器

    Har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